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亦称自我调整、自我调节、自我协调,具体是指员工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情况与学习的目标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言行的一种意志品质。

  人生的路上,当你走到前头无路,即将碰壁的时候,需要转弯;观念一转,可能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吃东西的时候,太咸太淡、太酸太辣,假如你懂得用一些配料加以调和,可能就会适合你的口味。学习不是一条路走到底,要懂得转弯和调整。而且,学来的东西终究是死的,只有灵活去运用,才能产生价值。任何事情,只要懂得转弯,自我调适,没有不能改变的。天气冷了,多加一件衣裳,就是自我调适气候的温度;肚子饿了,口渴了,需要饭菜饮食来调适身体的需要。能够自我调适的人,无论生活、感情、经济、处世,都能有另外一番的境界。

 

 

  增强自觉性、自制力和进行自我约束

  我们都是成年人,在学习中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自制力和自我约束力。自觉性亦称自主性、自愿性,指员工对自己学习行为的目和意义具有明确的认识,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自觉确定的学习目标。企业员工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其学习意志品质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在企业学习过程中,自觉性表现为能自觉地努力学习,凭借自己的信念来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它具有4个特征:能正确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自觉地确定自我学习的目的;能独立地、自觉自愿地根据工作来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自觉地努力克服或排除学习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能自觉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据此修正自己的行为。

  自我约束指企业员工根据工作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发现自身的性格弱点,对由此引起的不良的情绪和消极行为有意识地进行约束的一种意志品质。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中,成功地实现自我约束的人不乏其例,最典型的代表是20世纪的科学巨人爱因斯。爱因斯坦自小就有令人担忧的个性缺点:遇事冲动,爱大发脾。他6岁时,曾因对钢琴教师课程安排反感,大发雷霆,拿起小椅向教师砸去;在上大学期间,他常我行我素,只学习自己感兴趣东西,甚至连自己曾最热爱的数学也抛在了一边。但他在伯尔尼利局和苏黎世大学期间的工作经历,使他痛感自己过去只注重理论物理研究,忽视数学,严重影响了理论物理向纵深领域的发;于是,他克服自己在个性上的缺点,自觉地加紧了数学知识的习,经过艰苦的学习和努力的探求,终于在1915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创建工作。

  自制力也称为自持力、自律力。实际上是我们企业员工在意识的调控下,有目的地去克服困难和排除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干扰或诱惑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行为的意志品质。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一定要有很强的自制力。就像汽车司机手握方向盘,不管公路两旁有多么令你留连忘返的美景,你不能停下车来;不管道路是多么坎坷不平,你也要毫不犹豫地冲过去,紧握方向盘,一刻也不能忘记自己既定的目标。

  增强抗压力、忍受力、忍耐性和挫折承受力

  忍耐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承受得起、经受得住。在这里,具体是指企业员工对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痛苦等都能正确对待,抑制住自己的感情,自觉地承受的一种意志品质。忍耐性对企业员工学习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正如乔费所说:理智人忍耐,热情人生活。我们只有具备忍耐的意志品质,才能在逆境中镇定自若,百折不挠地与困难、痛苦作斗争,为事业而终身努力。忍耐性本身就孕育着成功。中国古代的惊世之作《国榷》,就是明末史学家谈遇毕生含辛茹苦,历经7个春秋,6次改稿,于56岁完成的。但天有不测风云,书稿意外失窃。面对这个沉重的打击,谈遇并没有气馁,他强忍悲痛,克服各种困难,又熬了10个年头,终使《国榷》重新问世。谈遇惊人的毅力和忍耐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法国著名的作家莫泊桑,从20岁就开始写作,直到30多岁才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而那时他的习作草稿在书房里已堆积得与书桌一样高了。这一小说震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文坛。莫泊桑成功的秘诀,主要来源于法国大文学家福楼拜的教诲:"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人生的夭途中充满着艰难,要有作为,一定要不畏艰难。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庸人却是一个万丈深渊.”日本有个才华横溢的人报考某公司,结果没有录取,他不能忍受失败.自杀了 。不久,事情真相大白,原来是计算机统计失误:人们为他可惜,但公司总经理认为,一个心灵如此脆弱的人即使到了公司,也难以有所作为。

  挫折承受力指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表现为企业员工在学习过程中,即使遭受无数次失败,但努力学习的信念、决心绝不动摇。人只要运动。就难免会摔跟头。在学习中饱尝失败的苦头时,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仅表明学习尚未取得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对此,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也有过深刻的体会:"我坚持奋斗55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

  怀特黑德说的:"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这是有道理的。著名科学家诺贝尔,正是由于不怕失败和严重打击,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发明了炸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夫人时说:"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成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情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成功和她具有的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是分不开的。

  坚毅性、恒心和毅力

  坚毅性亦称坚强性、顽强性,是指企业员工在工作和学习目标正确确定的前提下,长时间内坚持不懈地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学习和拼搏的一种意志品质。具有顽强意志品质的人,他们头脑清楚,遇事冷静,具有坚强的决心、坚韧的毅力、勇敢并富有献身精神,决不会在困难、挫折面前动摇或退却。例如,在政治舞台上搏击的政治家,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贯彻自己的主张直到胜利"。这样,总有一天会做出成就的。面对残酷的战争,胜利的希望首先就决定于指挥战争的将军是否具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正如拿破仑所说:“一个将军不可缺少的品质是刚毅,必须用最大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去追求一个巨大、具有决定意义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略取得最后胜利。

  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意志力的较量。牢记马克思的一段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恒心按照我国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恒心原指长久不变的意志。《战国策·秦策》中载的苏秦"引锥刺股"的故事和《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载的孙敬"悬梁"的故事,即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的精神就告诉了人们做任何事都需要恒心。还有我们熟悉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百折不挠、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得陇望蜀等远古的传说,也都是告知人们任何目标的达成都需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追求。

  恒心作为人们为实现其目的所需的意志品质,就是人们为达到既定目标而具有的一种自觉的、持久的、不变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状态。恒心是企业员工学习心理品质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企业员工的学习活动的作用不同于其他心理要素,它为员工工作积聚能量,是员工事业成功的意志特征的反映。不怕无能,只怕无恒,这是无数科学家的实践证明了的。我们的学习,就宴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有了恒心,日久天长,铁杵也可以磨成绣花针。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异思迁的人,是干不出什么事业的。

  有了恒心,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因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无数困难、坎坷和曲折。没有顽强的毅力,就会半途而废。毅力是攀登理想高峰的手杖。我们很多人有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忱,但他们缺乏毅力,开始是天天下网捕鱼,不久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们想收获,却不能持之以恒地耕耘,他们总想一蹴而就,却忘记了成功的道路自古以来就崎岖而漫长。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传说?一位仙女深居独处,凡人难得一见。一天,仙女听到一阵悦耳的敲门声,正想略等片刻再去开门,那声音很快归于沉寂。几天之后,又有人敲门,灰心的仙女懒得去开门了,那人却敲门不止。仙女终于被他的执着所打动,第一次打开了门,那人终于见了仙女,得了道法。

  想一想,这个传说向人们告诫了什么?我们要有毅力,凭借毅力去战胜困难,没有毅力,成功只是虚幻的海市蜃楼,虎头蛇尾的奋斗只能使成功可望而不可及。如果人类没有毅力,一代接一代改造自然,改造自己,我们恐怕至今还在山洞里茹毛饮血呢。我们今天取得的文明成就,就是人类智慧与毅力的结晶。

  毅力是飞渡苦海,达到成功彼岸的舟楫,是坚强持久的意志。我们既要工作又要学习,还要照顾家庭,确实不容易。但转念想想,它也是一种有益的磨炼。千锤百炼方能炼出好钢,千辛万苦锻炼出英雄好汉。强者之所以区别于弱者,正在于面对形形色色的挫折、困难,他们不懈奋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弱者,由于缺乏毅力,只会在失败的泥淖里越陷越深。

  我们都在向成功努力,那么,千万不要忽视毅力这一制胜的武器。这武器可以推动我们不断地前进,可以帮助我们战胜一切苦难。正如一位名人曾经说的:"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也许每个人都有毅力,但有的人不断锤炼而使之更坚强,有的人却逐渐消失殆尽。如果说成功的秘诀像一串珍珠,那么毅力就是串连各颗珍珠的绳索。你应该保护它,珍惜它,无论前途多坎坷,永远不要说放弃!

  勤奋和惜时

  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贯穿在人的全部社会行为之中,调节着人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性格是事业成功、家庭生活幸福的重要心理保障。勤奋是人非常重要的性格特征。勤奋使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操作能力得到经常的锻炼和运用,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科学家居里,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是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智力低下的卡尔·威特,在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下,一跃而为神童,16岁成为柏林大学的教授。就人类历史来看,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伟人、名人并不一定IQ很高,但他们却肯定是非智力因素很好。单是从勤奋、惜时方面看,古今中外不乏其例。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了一个枕头,用来提醒自己,按时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能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大王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子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有时每天只有三四小时睡眠时间。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总之,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陶冶人的高尚生活情趣,对造就人才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有其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在提倡素质教育、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把培养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事业成功,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功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有人调查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发现他们除了都有过人的智慧之外,还都具备非常优良的品格。他们都热爱自己的事业,有镇而不舍的精神,有坚强的意志,有善良的心态,有很强的幽默感。所以,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一定要注重非智力因素。企业培训的目的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由于企业员工都已是成人,所以在培训中应注重培养成人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