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自幼与父母一起生活,6岁入学,小学成绩很好,平时性格温顺。小玲上到初二时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常上网玩游戏,父母阻止对父母却是大发脾气,砸家中物品,经常顶撞父母,无心学习,初三下学期网游更是严重,一放学就去网吧玩,成绩是直线下降,中考成绩出来没有上线。在暑假中小玲更加疯狂的上网玩游戏。

面对这番景象,小玲的母亲泣不成声,只能带着女儿向华佑医疗中医心理科求助。

在咨询室内,小玲开始自述起她为什么选择通过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生活:从小时候起,父母什么事都帮她安排好,做什么事情都是父母怎么决定怎么做,父母只会关心她的学习成绩,总用成绩来衡量她、干涉她交朋友、安排她的业余生活。她觉得父母不理解、不尊重她。而玩游戏给他带来了成就感、获得尊重与理解,同时她也想用这种方式来告诉父母她也要被尊重与理解。

偷钱、逃学、沉迷游戏...备受家人宠爱的女孩为何突然学坏?

汪卫东教授在掌握了小玲的基本情况后,处理她的的情绪。在小玲述说过往经历的时候,小玲后悔用这种网游的方式来表达了对家人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意志不强的悔恨。在处理小玲的行为问题的时。汪教授与小玲探讨了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过往经历,以及她的性格类型之间的联系,了解到小玲是一个依赖心较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目标,责任感弱。

在治疗过程中,汪教授发现小玲对于老师和父母谈论她在学校中的表现一事显得异常反感,父母总是会用一种审判的方式来与她交流,而后小玲就会带着这种情绪去上网玩游戏。

在对她的过往经历的陈述、讨论与分析后。小玲明白之前的行为都与自己的处理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她应该去面对这一切,自己要有目标、独立能力和责任感,这样才能让父母不再来安排她的事。

在进行家庭治疗的时候,汪教授让父母与小玲各自谈过往的事件的感受让双方都能知道各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

经过三个月的个体心理咨询与家庭心理咨询,小玲选择重新复读初三,因为在她看来基础知识对她的未来是必不可少的开门之锁。

小玲自幼都是在的宠爱之下长大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也形成了小玲依赖心强,没有目标和责任意识的原因。在父母、爷爷、奶奶眼里小玲只要把书读好就可以了。随着小玲的一天天长大直到青春期,青春期的综合征也就显现出来了。心理年龄的不成熟让小玲选择了一条歪道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被压抑的的不满与情绪就通过迷恋网络游戏以至偷钱、弃学、说谎、砸物品等不良行为表现出来。

早期的教育对孩子进入青春期是否能够顺利的过渡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